摩臣5平台登录:《异人之下》:国产电影的“破壁”冒险
何为异人、何为炁,什么又是撕漫感,就像这串概念会从网络世界筛出二次元受众,《异人之下》也正经历一场冒险——关于国风异能漫改电影的认知冒险。
乌尔善导演新片《异人之下》公映前,市场一度抱以热望:它有爆款国漫原作打底,也有偏爱奇幻题材的导演加持。12天后,新片票房1.14亿元,随着排片占比已跌破2%,它很难在排队上新的暑期档拉出长尾曲线。许多人拿《封神第一部》与《异人之下》类比,它们同样出自乌尔善之手,同样有传统文化元素,也都是奇幻与现实交错的设定。而从目前的市场反响来看,新作或许很难复制去年夏天的票房逆袭路径。
可就像导演本人所寄望的,我给自己树立的目标就是每个项目都要有所挑战、有所创新、有所冒险,每部作品都要当课题一样去研究,作为国产真人漫改类型片的破壁者,《异人之下》要穿越二次元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次元壁,挑战之路或仍迢迢,但创新的每一步总是有益的。
打开国内电影市场的一片蓝海
《异人之下》改编自米二的漫画《一人之下》,漫画连载了8年,点击量破300亿,漫改动画播放量超65亿,无疑是国漫领域的大IP、二次元受众的心头好。故事里设定了一种叫作炁的生命能量,能感知并操控这种能量的人就是异人,他们以寻常样貌生活在当代都市、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直到异人身份被揭开,进而卷入异能的派系争斗,都市里暗流涌动。
关于异能的想象与描写,各国电影中都曾出现过,例如漫威、DC等西方的超能类型片。乌尔善注意到,影史票房前20名的电影有6部是漫画改编电影,可以说,它是一个通行国际的青少年文化主流产品。但在国内电影市场,都市异能仍是一片蓝海,尤其《异人之下》还带着源自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最东方基因。它既不同于封神一类的古典奇幻与神魔斗法,又很难被看作国外热血少年漫画的中国译本,它跨越了传统电影的边界,将奇幻与现实、异能与人性融合,试图为观众呈现一个前所未见的当代国风异能世界。
据查,炁为气的古字,《老子》《列子》《庄子》都曾对炁有所阐述。电影中能清晰看到炁背后中医经络、五行学说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比如主角张楚岚的功法,导演将其色彩设计与人体五行一一对应,红白两色的雷法源于心肺,契合中医里心属火、肺属金的理念。解剖故事内核,张楚岚与爷爷的骨肉亲情、狗娃子和冯宝宝的一生羁绊等,都与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道德观念相呼应。而神秘的古建筑、中式庭院、奇幻阵法、八卦掌、八极拳,片中由炁而催动的异能世界,无不透出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看重。
只是,如何表现炁,乌尔善兵行险招。他用饱满的色彩、新潮的电子配乐、撕漫感的吸睛造型等贴近漫画表达的夸张风格,打造传统文化的世界里蹦迪电音节上打太极的观感,让不少欣赏者狂欢,也让另一部分观众直呼拼贴一场。
让AI与真人合作表演
乌尔善迄今已有五部作品与观众见面:《刀见笑》主打荒诞黑色武侠,《画皮II》为志怪魔幻片,《寻龙诀》尝试了奇幻冒险类型,《封神第一部》定位古典神话题材,此次《异人之下》则是真人漫改电影。这样的作品序列中,既有导演一以贯之对幻想世界的偏爱,又能看到一次次的尝新、拓新。
对真人漫改电影而言,普遍的难题是,当漫画自带的夸张感被移植到真人世界,如何平衡观感。这一回,乌尔善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加入AI摹片动画。我们为演员做了数字扫描,把数据交给人工智能去学习,同时也把我们需要的绘画风格交给人工智能去学习,然后把绘画风格带入每个角色的数字模型上。乌尔善介绍,这相当于让AI与真人演员合作完成同一个角色的表演,这是首次将真人摹片动画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院线电影制作,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一些启发,也许未来能在人工智能跟传统电影技术结合上找到新的方法。
至于当下,AI在《异人之下》的参演,同样引发了口碑的分化。有网友赞同,AI摹片动画的创新尝试能让影像风格自由穿梭于三次元与二次元的世界;但也有人感觉割裂,比如后半段用AI交代冯宝宝的身世线,和真人部分频繁穿插,强烈的对比和反衬,加重了观众对真人漫改的不适应。
无论如何,《异人之下》的出现是国产漫改电影的一次探索。它不完美,却足够勇敢,用拓新为行业新赛道迈出一步,也让业界看到更多可能性。据悉,《异人之下》也有计划推进三部曲。或许,续篇中有望看到国产漫改电影的更多新解法。(见习记者 臧韵杰)
本文由摩臣5平台「点亮对生活的好奇心」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amlet.info/indnews/202.html